banner_pc
banner_m

2016营养中国行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都离不开健康,健康的讯息,健康的消息,现在我们能通过很多种的渠道来获得,现在大家看到更多的也是各种健康类的话题,但是这些话题鱼龙混杂,比如说这两天看到朋友圈里非常火爆的一条就是胡萝卜到底煎着吃还是怎么吃,与此同时,更多围绕营养传播出项各种更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提高一个民族的营养水平,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需要营养专家科学的声音,需要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实力企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网民的智慧和积极参与,在第一个全民营养周开展之际,我们今天的活动有请到了来自于各界的专家,可谓是群星荟萃,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宣传司巡视员王华宁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

环球时报社社务委员董  南

人民网副总编孙海峰

人民网健康事业部主任万世成

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院副院长苏  婧

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

插坐学院创始人何  川

新榜联合创始人、COO李建伟

今日头条高级运营总监陆  芳

安利(中国)媒体事业部总监王汝华

作为大众营养传播的倡导者,“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4年时间,累计邀请百名权威专家,为全国15个省市带去了健康营养的讲座。同时,“营养中国行”带动了140余家全国主流媒体联动报道,直接受益人群超过5万余人,间接受益人群100余万人。

2013年,"营养行"获得了"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2013最佳实践奖"。2014年,我们又运用"中国营养健康传播百人会"、"营养中国"微站等新媒体手段,打通线上线下全媒体平台,为广大公众带去一场营养盛宴。

去年,我们请来营养圈的网红大V,与营养专家、传播专家、以及一些新媒体代表性平台一起探讨营养传播的新思路新方向,促进了营养传播的新发展。

"营养中国行"能够持续这么多年,每年都获得累累硕果,与在座各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主办方对五年来鼎力支持营养行的各位表达衷心谢意!

 

营养中国行_pc营养中国行_m

zjyj_pc
zjyj_m
  • 王华宁_pc王华宁_pc王华宁_m王华宁_m
  • 董南_pc董南_pc董南_m董南_m
  • 杨月欣_pc杨月欣_pc杨月欣_m杨月欣_m
  • 丁钢强_pc丁钢强_pc丁钢强_m丁钢强_m
  • 苏婧_pc苏婧_pc苏婧_m苏婧_m
  • 李建伟_pc李建伟_pc李建伟_m李建伟_m
  • 何川_pc何川_pc何川_m何川_m
  • 互动环节_pc互动环节_pc互动环节_m互动环节_m
background_pcbackground_m
  • 王华宁

    主持人: 这个项目能在全国如此大的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与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下面有请"营养中国行"发起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巡视员王华宁出席此次活动,下面有请王华宁司长致辞。

    王华宁: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第四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首先我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卫生计生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期盼做出了制度安排,凸现了党和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重要决心,8月19号至20号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

    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举措,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尊重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努力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基础,营养则是维持健康的重要条件。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第一个就是合理膳食。慢性病产生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等因素,但不合理的膳食运动少和吸引等目前公认的多种慢性病共有的最重要的可改变的致病因素,因此,向公众开展健康营养知识传播,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助力健康中国早日实现健康梦的重要举措。

    国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离不开媒体和专业人士,专业机构的参与,健康传播要把专业的营养知识用老百姓听的懂的语言说出来,并应用信息直接引导日常行为生活,这就要保证营养与健康传播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营养中国行也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为倡导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预防疾病由各方共同参与发起,我们希望把营养专家的权威成果通过主流大众传播媒体的支持,在健康教育机构的指导和参与下进行科学传播。

    营养中国行带动了140余家全国主流媒体的联动报道,直接受益人群有5万余人,间接受益人群一百余万人,同时我们的活动依托微博和媒体建立了联动线上和线下一体营养知识传播的网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未来,我希望以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能继续应用全媒体传播渠道宣传科普营养健康理念,希望各健康学会联盟能进一步整合行业的优质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医疗健康服务,也希望以安利公司为代表的健康行业人积极发挥企业责任,我们愿意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与大家携手为了国民的健康目标而奋斗,共同助力健康中国,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董南

    主持人:谢谢王总,说到安利这个词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比较时髦,经常被人安利或者安利着别人,其实作为一个媒体记者,新媒体接触的很多,对于健康类的资讯,应该说作为每一个媒体人都应该能够剥丝抽茧,但是我们经常被家属群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有关健康的产品整天被大家安利,一边看一边跟他们解释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但是我觉得作为环球时报和生命时报发挥了媒体的作用,环球时报与生命时报的作用,有请环球时报社社务委员董南致辞,并对营养中国行项目做一个精要介绍。

    董南:尊敬的王司长、李主任,尊敬的黄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同道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光临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的现场,接下来由我代表主办方回顾往届的营养中国行的项目,同时对今年活动的设想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我们的项目今年即将走入第五个年头,在过去这5年有幸和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成长,进入2016年我们惊喜的发现,现在正处于中国健康传播的春天,就在8月15号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习主席出席会议,他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同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以及发展健康产业五个方面全方位的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我们知道健康教育还有健康传播是普及健康生活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他们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非常重要的抓手。

    维多利亚宣传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更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为营养中国行设立了这样的Logo,绿色的就代表营养,通过这个Logo希望向公众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离开营养的健康不是完整的健康。在过去的4年中我们的行动走进了全国30座城市,举办了40场专家研讨会,40场健康大讲堂,直接受众超过了5万人,间接受众超过1亿。同时我们把专家的讲座制作成视频在电视台和网络上播放,点击量超过百万,我们联合了140多家媒体参加我们活动,累计报告56篇,转载近3000篇。

    除了进行比较立体的综合活动之外,还致力于提升媒体,提升专家的营养传播媒体,我作为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已经有十多个年头,我由衷的感受在中国做营养传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营养传播需要面临很多的挑战,我们这里有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比喻,我们要面对三座大山。

    首先是公众,在公众这个层面上老百姓有一个话叫民以食为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食指的是什么,这个食可以是美食也可以是食品安全,公众对美食和食品安全有更多的关注。

    第二个是新闻工作者,我个人没有接受过太多系统的营养培训,更多的新闻工作有医学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通常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营养培训。

    第三个营养专家这个层面,可以说营养专家广泛存在这么一个现象,大家不敢传播,不愿传播,也不擅长传播,这三个挑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想解决这个难题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

    我们往年的营养中国行活动,在启动仪式之后从2013年开始我们都会设置一个中国营养传播大会环节,一会儿还会做这个环节,这个环节上我会邀请专家还有媒体工作者分享营养传播的最新经验,在每站的宣传活动中,我们也会来一场头脑风暴,要求专家、媒体还有营养达人进行座谈,让大家初步沟通形成共识。这个共识基础上我们出版了中国首部营养报道共识,希望通过这本书提升专家的传播能力,我们还借助微信这个平台搭建了一个营养传播百人会,在百人会上,专家可以分享科学的观点,记者们可以第一时间找到专家分享信息。

    今天在座有很多新媒体的通道,我们置身于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要想成功有效的进行营养传播一定离不开新媒体的手段,实际上从第一届营养中国行活动开始我们就陆续引入了新媒体的合作伙伴,同时在每一年的活动中都会推出一些新媒体的项目,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2013和2014年的营养好微博大赛,这个大赛中阅读量8000万左右,转发量投量在6400万人左右,参与讨论的3900万,关注粉丝200万,最终入围的作品是8000个。我们通过营养好微博大赛发现通过微博,通过新媒体这样的手段,我们可以很低的成本来进行营养的传播,同时很好的调动了公众参与的热情。

    下一个项目我们可以吸引到上千万的转发量和阅读量,这也让我们第一次体会到新媒体营养传播的巨大潜力。

    关于往年的项目还有很多亮点,今天受到了时间的限制就不一一讲了,接下来将从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时机三个角度简要的汇报一下今年营养中国行项目的亮点。

    首先传播手段我们会进一步聚焦新媒体,大家也看到了我们引入了更多的新媒体合作伙伴,包括今日头条,新榜,同时我们在分站活动中还会开展新媒体沙龙,借时我们会邀请新媒体专家,新媒体大咖在会上讲解自媒体发展趋势,同时分享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心得。

    在内容上,我们今年会进一步聚焦早餐,大家也看到了营养从早开始,为什么聚焦早餐呢,我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大家知道我们的项目一直以来都是针对城市人群,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城市人群的就餐习惯会有这样的发现,通常一家人早晨在一起吃早饭,中饭的时候下朋友要到幼儿园或者学校解决吃饭的问题,上班族可能在办公场所解决午饭。到了晚餐的时候,可能大家有机会响应号召回家吃饭,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聚焦早餐很容易实现一个全家人受益的效果。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聚焦早餐操作难度比较低,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早吃好中吃饱,早吃好就是营养健康的意思,中吃饱和在座的很多都是上班族和大家的工作状态其实很契合的,大家因为加班,有时候没有时间吃午饭,或者有时候吃饭不忘工作,大家一起聚焦讨论一些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营养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可能最后就是口述而已。

    说到晚餐,在中国我觉得也是在全世界的文化当中,晚餐承担着很大的人际沟通的智能。假定我们有幸可以回家吃饭,这种环境下我们更讲究的是家乡菜的味道,大家对营养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如果出去吃饭,出去吃饭咱们讲四大基石,大家能做到戒烟限制就很不错了,合理膳食是很勉为其难的事情。

    如果要想收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最好的还是抓到早餐这么一个抓手,今年传播的内容主要是聚焦早餐。

    如果大家仔细研读习主席819的讲话,如果大家做一个搜索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信息,习主席要求有针对性的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的行动,这个要求是在重视少年儿童健康背景下提出来的,关于早餐和少年儿童的健康关系这样一个话题会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在这里我强调一点。

    第一,营养早餐有助于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的基础。同时一个家长为孩子准备营养早餐这本身就是一个健康教育的过程,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家庭。

    今年11月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将会落户中国,公众媒体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传播给予比以往更多的关注,基于这样的原因,今年我们的起动仪式晚了一点,我们相信到了11月份的时候,借着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东风,我们新掀起新一轮营养传播的热茶。

    今年我们项目将走进第五个年头,在互联网界有一句老话,我们永远不要高估一年的变化,永远不要低估5年的变化,过去5年我们共同见证了国人健康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5年前大家不会想象健康中国会成为一个国家战略,那个时候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没有这样的思想高度,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建设健康中国这样一个大事件为营养中国行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庆幸当年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

    我想说在过去的这4年我们需要感谢很多人,首先我们感谢毛司长,感谢王司长,感谢李主任,感谢大家一路以来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也要感谢广大的营养专家,要感谢营养学会,感谢各位专家我们项目把好健康关、科学关,我们也要感谢安利纽崔莱公司。

    大家知道现在经济大势不是很好,这样一个背景下,有这样一个企业为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感到由衷的钦佩。在中国做健康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挑起担子,一方面要为保障公共的健康权益大声呼吁,另外一方面也要为促进公众的健康素养做贡献。

    营养中国行4年走来需要默默耕耘,庆幸的是我们这一份耕耘结出了累累硕士,今天建设健康中国大厦离不开一块又一块营养基石,我相信这些基石总有一块属于我们营养中国行,我相信这块基石是我们在座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这里谢谢大家的光临,预祝我们的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杨月欣

    主持人:谢谢您,谢谢董南先生,谢谢你们的耕耘和坚守。

    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权威报告环节。说到中国营养界近年来的大事,就必须提到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可谓中国人的营养宝典。我们的第一个报告就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要点解读》,有请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女士。

    杨月欣:非常高兴接到邀请,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场合又一次来讲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及它的重要意义,我想说,今天这个大会其实是一个营养传播,我们的营养传播的第四届的一个大会,也是在安利纽崔莱支持下进行的第五个年头,非常不容易。

    其实在我们营养界也是有一句话,营养教育其实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一个改变人行为的一个方法,一个措施。其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就是为这样一个营养教育所提供的一个最权威的信息的源泉,或者说科学证据的源泉,它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传播让更多人知道的。其实今天在座有很多领导,也参加过我们这个房间5月份的发布会,我想简要的把膳食指南重要的几点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什么是国家的膳食指南呢,在WHO和FFO和我们国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上第一页就有这样一个定义,膳食指南是为了促进人类健康,以营养科学原则和良好科学证据为基础,由政府或者科学团体制定和提出的事物选择和身体活动的指导。膳食指南是从事科学研究到生活实践的科学共识。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实施和推动事务合理消费机改善人群健康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膳食指南更重要的是一个基础性的营养传播的一个文件或者说公共卫生政策指导的文件。

    最早的膳食指南起源于美国,到我们国家的时候,就是在我们1989年的时候第一次来制订了这样一个膳食指南,今天的发布是第四版,我1988年到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所的,1989年的时候就挂着一张图,很大的一个麦田,有老人和孩子,还有很多的妇女,那是第一版的膳食指南只有一张图,到216年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标准版和科普版,而且还有无形的变化。这是5月13号国家卫计委举行了发布,当时很多记者朋友也在这里。

    为什么要不断的修订国家的膳食指南呢,这是因为膳食指南是根据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营养的差距来修改的,来制订的。也是基于良好的科学证据来制订的,它应该综合了我们当地的社会资源还有问题,当然了,还有专家的科学共识,所以它对于国家实现公共健康的管理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它不能一层不变,也不能由一个专家说了算,它应该是一个共同的,所有专家共同的成果或者作品。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怎么样选出来这样一个核心推荐呢,这里头我想说,其实我们经历了这样两年班的时间,经历了很多的步骤,制订了这样一个程序,这个程序也是在WHO的指导下共同的遵守。

    在两大本书当中我们还有4本很厚的基础数据,在所有的这样里头大概包含了一百多名专家,特别是我们营养所的专家有很多都参与了这样的工作。所以,它真的是一个专家的共识作品,是根据很多科学共识产生出来的。

    它的修订指导思想有很多,基本原则就是说应该确定覆盖人群还有科学基础,还有理想的膳食模式,中国的营养问题,建议目标以及我们所兼顾的一些问题,还有我们当地资源的一些考虑,这是我们制订的一个基本原则。

    总之,我想说,它的可行性和使用性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当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大众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的利益为根本,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也不是我们的,甚至于我知道在制订当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比如说某一些企业或者某一些产品的要求,这都不是,大众的营养需求和健康意识是最根本的。

    第二个就是科学证据的新发展,这是我们做的6本科学证据。另外也考虑到我们国家居民膳食结构的问题,这是4个年头,就是40年一个我们的粮食变化,摄入量的变化,从这里可以发现我们中国的问题在哪里。还有对于心血管疾病营养的发病因素,其他的考虑包括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养生、中医文化,还有礼仪以及勤俭节约,以及我们一个桌子上吃饭的共餐文化,所以在考虑膳食指南制订的时候,必须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最终我们制订了6条选择,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版本当中每一年开始的时候是不断增加的,但现在是减少的状态。越少条可能认为在目标年,比如说5年修订一次经容易达到,如果说上20条可能是一辈子要达到的,而不是这5年要达到的。

    这本书囊括了很多,有妇女儿童还有大众的,在普通的标准版里面到底推荐了什么,这里头就像大家看到的一共是6条,其实我知道很多的媒体朋友比我读的次数还要多,虽然我写的多,但是我不见得比大家读的多,这里就不特别介绍,这里面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想说没有一种食物是可以满足人体全部的需要。我们真的是需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而这些食物多吃才能够做到这三个平衡,食物种类的平衡,各种各样营养素的平衡以及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

    谷物为主也是我们的传统,在过去80年代的时候,大概八九十的能量都是来源于谷物,现在差不多50%的能量来源于谷物的。所以食物多样谷物为主也是我们最容易理解,最经济和符合国情的。

    这里头我们还强调了对于全谷物和杂豆,在这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里头我们有很多的批判,比如说关于食物相克,关于不吃谷物可以减肥里面都有一些重要的观点可以去批判。

    第二关于吃动平衡和健康体重,这里面有很多条目推荐,总之来说,坚持日常活动,每天累计150分钟,最好每天有6000步这是我们合理的推荐。吃动平衡、天天运动是保障健康体重的关键,不简单的是说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更重要的是保障我们健康。这里面是关系体重和健康的一些证据,可以看到乳腺癌、糖尿病和冠心病和体重是密切相关的,保持健康的体重不仅是美观或者对抗肥胖的。

    对于老年人适当的放宽20到26.9,这个观点也是经过了很多的科学证据来证明,主要意思就是说当人老了的时候,他需要对抗更多种疾病,他如果身体稍稍有一些脂肪或者肌肉的话,他会不容易得这些疾病,如果得了能更好的预防死亡。我们也符合医院里面营养分类的标准。

    为什么要说6000步呢,6000步是一个最起码销量能量的标准,大概占人体15%到30%,6000步是计算出来的。当然,6000步只是一个评判的标准说法,你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运动,他都可以相当于6000步的活动都是最好的。

    第三点,是多吃蔬果、奶类和大豆,这点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为什么要多吃这样一个蔬菜呢,这里头也是非常的明确科学道理,他不光是有营养素,而且也富含植物化合物和化学纤维的,这里面我特别想给安利做一个广告,天然植物化学物真的是胜过合成的植物化合物,所以吃膳食纤维或者多的蔬菜水果实际上不简单只是一个维生素C或者胡萝卜素的问题,更有天然的化合物。

    第四有是适当的吃鱼禽蛋肉。现在我们动物性食品是逐渐上升,因为经济好转,大家老是觉得经济好了就应该多吃肉,从1989悼念2011年肉类飞速上升。科学证据证明肉类和人体健康的关系,过多摄入可增加男性全因死亡风险B级,过多摄入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第五个就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也有很好的描述,把限制这个词用到了酒这个方面,现在酒个的太多了,以及我们盐也是很多,这里面的证据特别多,关于烟酒和盐对于健康的关系,它的证据几乎都是A级,所以在这里面我们特别强调要限烟限酒。

    最后一条是杜绝浪费新时尚,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条,其实文化对于饮食的营养非常关键,有人经常说并不是说有钱了就可以吃的很好,并不是因为穷就吃不好,并不是以钱多少对健康影响,更重要的是健康生活的方式。所以在这里面我们这一次特别强调这些,比如说行为还有吃的盐,喝的酒甚至吃饭的形式。特别主张少在外就餐多回家吃饭,大回家吃饭一定是平衡的。

    勤俭节约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应该提倡中华民族美德的风范,每个人都要做到不浪费食物,减少一次性碗筷,用自己的饭盆吃饭,这里面我们也报道了WTHO,特别收到了他们的表扬,说你们这里做的非常好。

    这里还说到营养标签,另外我们有特定人群的,我们还有素食指南,关于膳食指南的选择和传播,我们觉得在平衡膳食实际上是受很多文化所支撑的,比如说我们的养生文化,我们的膳食习惯还有便捷实用是支撑平衡膳食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第六条关键提到这些。

    在宣传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方面,还应该考虑就是比如说我们的心理感觉,物理的感觉和化学的感觉等等。就是说膳食不单单是一个满足吃饱的问题,还有很多生理上或者文化上的需要,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制订了为了配合平衡膳食,制订了很多新概念,比如说制订了28个新概念,关于食物份,关于什么是多吃、少吃、限制、丰富等等都做了定义。

    还有很多定量的词,大家都可以在膳食指南里面最后几页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定义,这是制订的事务份量,在中国我们经常说炒菜、做饭都会加一点少一点,抓一把少一笆斗没有一个份的概念,这一次我们专门提出了份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份的教育让大家对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平衡膳食也非常容易做到,我们希望老百姓把份记在心理,把量化这个概念记在心理。

    我们希望通过分量还有定型定量的描述能达到改变文化的力量,随之改变膳食平衡,当然我们这里还有很多互换表什么的,都是给大家做好的。还有很多这样的膳食计划,这里面特别提到了早餐,一天当中早餐应该占到30%,其实很多时候做不到,刚才说到了非常匆忙,所以这里我们都给到了早餐应该怎么吃,还有平衡膳食模式下不同身体活动的配合,女性的早餐是怎么样的。还有儿童的早餐,孕妇的早餐等等大家都是不希望去掉的,我们当时希望是不是换一个盘子更直接,很多人说宝塔深入人心,所以我们保留下来。

    这个盘子更多时候告诉我们一顿饭一个结构应该怎么样,还有一个儿童的膳食餐盘,我们最近去了美国,跟美国农业部做交流,还有营养师协会做交流,他们也说你们真的做的好漂亮,也表现了你的文化,因为自行车上是韩国的,扇子是日本的,他们又弄了一个骆驼,很多文化都被亚洲国家抢去了,我们好不容易抢到算盘。

    我们还有很多宣传画,膳食指南的意义对个人来说可以设计平衡膳食,或者自我管理一日三餐的,而且可以知道什么东西多吃,什么东西少吃,什么东西要限制,对于公众来说它确实是营养教育实现的资源和教材,也是我们发展营养或者相关健康促进政策标准的基础,而且这一次在推广全民营养周的过程当中确实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我觉得这些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有用或者有效的。

    今年的时候,全民营养周已经是第二年头,我们其实在28个省市都已经开展了全民营养周,在北京也有很多常,这个工作也得到了卫计委和农业部还有国家食品营养咨询委员会的支持,这里也是很多的专家能够在这里打头阵,如果在网上搜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或者北京电视台等等一些报道。这里我特别想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给我们加盟这样一个工作,使我们这个活动线上线下都特别丰收或者做的非常好。

    2016年差不多4.9亿人在观看或者在传播,这个效果是非常棒的。这里非常多,还有明星加盟,今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里面5次中央新闻一套来做了这样一个传播。

    明年我们还是在5月份的第三周,所以还需要大家大力支持。

    在全球我们有全球营养改善目标,包括生长迟缓率降低40%,育龄妇女贫血率降低50%,低体重、儿童超重这些都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目标,这也是中国政府的一个目标,为了这样一个目标,我觉得营养传播或者营养教育确实是非常重要,我们希望更多的营养传播得到一起做,更多的企业参加更多的媒体加盟,谢谢大家!

     
  • 丁钢强

    主持人:谢谢杨局长,体会最深的就是三句华,少盐少油,戒烟戒酒,特别重要的是回家吃饭,希望大家从杨局长分享中学习不少,一日之计在于晨,营养就该从早开始。那中国人的早餐到底吃得怎么样?需要怎么来改进呢?有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先生,为我们带来《中国居民早餐状况数据解读及改进》。

    丁钢强:谢谢主办单位给我这个机会,这一次这么多领导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也是体现了高度重视。

    下面就是我在我们杨理事长介绍的居民鹤山市指南里面,我再从我们国家居民早餐的情况跟大家一起讨论,我们早餐目前的一些基本情况。

    当然,我们調查的数据也是基础于我们2012年有关的调查数据和有关的一些专题的调查来做出的,可能也不一定完全代表我们所有情况,但是应该说也能够初步的估计我们中国居民整体的早餐情况。

    大家都知道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主要的功能是四个方面,一个是保持人体活动能量的来源,第二个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及改善认知的功能。有很多研究报道都体现了不吃早餐导致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吃早餐的吃明显摄入的营养素要高于不吃早餐的人,所以长期不吃早餐就会引起一些营养素的缺乏。包括钙、铁等,我希望经过我今天的介绍以后,我想不管起的多晚,早餐还是要吃的。

    不吃早餐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脑力工作的能力,所以我们媒体记者的朋友都是脑力劳动,脑力工作负担非常重,你们不吃早餐我估计你的思路是否能继续保持这样好的状态,可能也是有风险。

    不吃早餐也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包括增加肥胖的风险,包括对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坏的胆固醇升高,好的胆固醇不能增加,使得餐后胰岛素降低所以不吃早餐也会患上很多的疾病。

    我们居民的早餐情况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下面来看一些数据,这些数据也是我们营养健康教育史组织的一个团队专门来进行分析得到的,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我们8.6%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而且贫困农村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多,其次是大城市的居民,我们这些数据里面可以明显看到,预设的这个数字,这几个高的地区,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可以明心看到它的绿色还是比较多的。

    12.2%的12到17岁的人群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这个比例是最高的,12到17岁加起来是非常高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说退休了,这个时间也比较充裕了,倒是能够保证吃早餐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小孩也还比较高,很多时候学业比较重,家长足够重视。需要提供早餐保证他们早上的能量。

    不同的性别可以明显看到,这个差异不是很大,不同地区我们在分类可以明显感觉到,19.1%居民早餐的营养是重组的,但是大城市居民早餐充足的比例是最高的,其次是普通农村的居民。我想按照不同的早餐里面不同食物的配比技术计算,城市居民常见的食物搭配包括早餐主要是两大类。

    不同年龄段居民早餐的营养质量可以看到17.8%的6到12岁儿童早餐是比较充足的,这个比例比较高,相对来说60岁以上的早餐还有19.9%也是比较高的。所以这个比例应该说也是明显的可以看出来,我们早餐的人群还是有所差异。

    16.5%男性早餐的营养素比较充足,使相对来说比女性稍高一点,尽管这个比例差距不是很大,还是有一点差距。

    明显可以看到将近24%居民在外吃早餐的,城市居民当中是明显要高于农村。城市居民大城市、中小城市都要比农村相对来说要高一点,6到17岁儿童在外吃早餐的比例也显著高于成年人,尤其是高于老人,老人在外面吃的有4.5%左右,但是12到17岁是比较高的。大家爸爸妈妈也有这种习惯,6到11岁的时候很重视,到12岁上初中了就开始放了,觉得你已经初中了,自己解决早餐吧。

    男性在外吃早餐的比例要高于女性,从整体的数据来看,早餐的营养质量从我们中国人来说普遍还是偏低一点,所以质量还是普遍偏低,儿童、女性和贫困地区需要重点关注,而且绝大多数居民每天虽然吃早餐,但是儿童和贫困地区的居民比例还是相对比较低,有1/4居民在外吃早餐的。

    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我们国家通过我们的调查,成长迟缓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刚刚我们杨局长也讲到,我们对这些指标都是有承诺的,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多的这样一些比例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改善,包括我们6到17岁青少年成长迟缓率尽管这10年当中下降了50%,但是仍然还是存在比较高的差距,而我们的消瘦率也比较高,女生当中2010到2012有7.3%,6到17岁的儿童有9%,说明很多孩子长的还是豆芽菜的形状。可能也是属于能量供应还许亚我们进一步改变。

    2012年我们6到17岁儿童成长迟缓和消瘦的情况,不同地区区分明显可以看到贫困地区比例是非常高的,消瘦在贫困地区都是比较高的。所以,我想这些贫困地区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关注的重点,包括贫血,包括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明显可以看到,2010年到2012年我们超重的比例有9.6%。2010到2012肥胖有6.4%,这个比例现在也在不断的上升。

    因此,我们也建议每天吃早餐也要吃好早餐,尽量在家吃早餐,吃要比不吃好,早吃多受益,持之以恒的吃早餐健康效果会更好。健康一天从营养充足的早餐开始,营养从早开始。

    如何吃早餐当然有很多的建议,我们2016年中国膳食指南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叙述,但是建议早餐安排在6:30到八点之间,时间是以15到20分钟为宜,而不建议让孩子吃的太快,所以这个里面非常快的吃早餐对孩子的消化吸收和吃早餐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

    早餐的摄入量建议提升全天的25%到30%,同时至少是三类食物,包括5类奶豆类以及蔬菜水果当中有三类食物更能够提供。

    这里举这些食谱,也是中国居民2016版当中衍生出来的,只是简单举一些例子,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很多家庭并没有那么多品种,如果按照这个品种推荐吃早餐营养是均衡而全面的。

    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营养早餐的公众宣传教育,制订不同人群的营养早餐的标准,并加强学校的膳食指导和营养教育。王司长和李主任他们不断的推动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方面活动确实非常需要,也非常必要。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营养先行也要从早开始,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 苏婧

    主持人:谈到营养传播,下面我们有请清华大学间肯研究所苏婧为大家带来“健康自媒体传播大数据发布及解读”。

    苏婧:刚才两位专家是营养学家,我理解我们是营养传播大会,很荣幸受邀能够代表三家机构分别是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生命时报和今日头条共同做这个数据发布。

    从我们合作的角度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在健康传播或者在营养传播领域,我们所倡导的是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首先需要向大家澄清我们报道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概念叫做健康新媒体,一个概念叫做自媒体,健康新媒体这里面的新媒体是相较于重媒体而言的,今天的新媒体实际上就是微博微信为主导的用户认知,就是现在大家每个人都拿起手机拍照,也许不过多久就会把它分享给所有人,这个是我们当下做的新媒体,如果大家对传播学比较了解的话,传播学里面有一个语言型的大师曾经有一句名言“媒介是人的延伸”,报纸衍生了我们的眼睛,广电衍生了人的耳朵,某种意义上我们的收集衍生了我们中枢神经,很多的思考想法都伴随着它前进,如果让我预测一下,我们再往后看什么是新媒体呢。

    我想如果从报纸、广电和手机来看,媒体会变得离我们越来越近,就像今天每个人在黏在手机上,也许你跟手机所处的时间远远大于家人处的时间,很多人男女朋友明明在谈恋爱,但是两个人都在看手机。

    未来新媒体再过十年可能就是人体的一部分,比如说可穿戴设备,是手表或者眼镜,再往后十年我们再谈新媒体的时候,也许当下那个时候的新媒体将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植入到身体上的芯片就可以通过芯片来去感知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讲的第一个概念,健康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指的是我们如何来运用当下占主导的新媒体更好的做我们健康传播、营养传播,所以当下主导的媒体移动互联网现在微信的用户达到6亿,如果加上它的海外用户可能达到华人是7亿,加上英文版、韩文版等是8亿这这是健康新媒体。

    第二个概念是健康自媒体,如果把新媒体来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仍然是以机构存在的,在这一个新媒体上占领自己一块阵地,比如说随便讲今日头条的公众号,头条号上面可能有机构存在营养所的头条号,或者人民网头条号,或者安利的头条号,仍然是一个机构存在。

    我们这里面讲的自媒体是以人存在,打比方说就是杨月欣老师这一个人在这个上面开一个号,或者是丁所长一个人在上面开个号,或者我苏婧而不是以清华大学来开号,就是自己开一个号。所以我们讲的自媒体是以个人来讲,为什么要这样子,其实我们去看现在所谓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它实际深就是给个人赋权。说远一点在红宝书的时代全国人民说话只有红宝书上,接下来有了更多的媒体,于似乎很多的学界精英可以发出声音,但是绝大多数公众是沉默的大多数。

    现在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开微博、微信、头条号,所以媒体的趋势是给每一个课题赋权的,再往后物联网时代实际上就在给每一个物体赋权。自媒体是给每一个人赋权,物联网是给每个物赋权,物联网时代叫做万物皆终端,打击比分说这是我的水杯,我拿我手机、手表贴在我手指上,这个物体将作为开启动我数据库的一个点,接下来我叫什么,老公在哪里,我儿子在那打疫苗都将蹦出来。

    因而,我不希望把大家讲晕了,我想传递的概念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健康资源。它的传播如何呢,我首先谈一下数据来源,阅读行为基于这些数据,当然还有一些公开资料的整理,数据的时间是2016年3月份到8月份,首先来看健康自媒体的状况,先讲它的范围,头条号为例,大健康的自媒体主要集中在养生、营养、医疗、中医、健身等领域,而母婴、养老、生态等等还是被忽视的部分,而如果我们看到现在是从以治疗为中心向健康转移,实际上未来天地大有所为。

    第二个我讲一下地位,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传媒产业的蓝皮书,这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超越。第一个超越大家可以猜一猜,我们整个报业无论发行量还是广告收入,被什么市场超越了呢?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首次被票房超越,被电影、舆论超越了。

    第二个超越是广电媒体把央视,G20之前的晚会,把春晚、湖南卫视所有这些都加起来,广电媒体广告营收入被网络游戏超越了,这两个部分加起来,也就是说不算游戏这些所谓娱乐,只把报纸和广电这两个营收加起来只构成互联网媒体的一个零头,这就是传媒格局巨大的变迁。

    所以把所有的娱乐和传媒所有东西加在一起,既有元素的,也有消解元素的,互联网媒体已经达到了51.8%,而互联网给每个人赋权的就是自媒体已经开始成为新媒体最主要的形式。所以可以看到今日头条有30万家头条号,自媒体就达到了23万以上,机构的存在只占到剩下的23.1%。自媒体已经成为主要阵地,再看它的价值,2016年也就是6月份,我们目睹了一个所谓互联网微信广告天价的诞生,它来自于叫Papi酱,有一次我上课,我学生跟我说苏老师你长的很像Papi酱,我看完了之后彻底崩溃了,这个女的既没有美貌也没有智慧,她有众多的粉丝。如果想在三分钟的视频,然而在这样的五毛特效的视频前面贴一个十秒钟的广告需要给她2200万,这2200万可以等价范冰冰代言两次,才是给Papi酱的贴标广告的钱。

    自媒体不满足于这种广告的收入,他们也再创造更多的商业模式,你看它的文章喜欢他,直接就可以给他贡献钱,他不用再广告了,每个人喜欢就可以点赞打赏等等,媒体电商是一个很火的概念,媒体干吗非要从广告商上拿钱呢,直接在平台上让广告商在这儿卖东西就可以了。自己把自己变成一种电商,这是一种新的探索市场的形式,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自媒体不仅仅是话语权和影响力当中被突出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它也确确实实得到了价值。

    回到我们的主题,首先我们谈健康新媒体,在整个新媒体范畴之下,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分支,我们讲新媒体就是我们媒体的发展是离我们人越来越近,于似乎当他越来越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就会越来越看他。打比方说现在很多人临睡觉前晚上最后一点事都要拿手机点点再睡,可是当在晚上欲罢不能要点的时候,这里有四条新闻摆在你跟前,第一条新闻说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819讲话,第二条说李克强总理一带一路视察,第三条就建设健康中国2030国家提出了5条规划,第四条是说现在你要吃酸菜就致癌了,你会点哪一个呢,也许前三条跟你的生活离的更近,本质上是对你的利益产生了更重要的影响,然而你会去选择看起来离你最近的一条信息,我们讲健康已经毫无疑问成为吸引公众的新媒体内容当中非常重要的分支。

    在头条上面健康里的头条号只占总量的4%,从内容和发布量和阅读量来看达到了6% ,也就是说它相较平均水平更受到观众的喜爱。而在整个新媒体的范畴之下,自媒体相较机构类媒体的存在又是一种更重要的构成,我们可以看到从发文的角度。讲到这儿我特别钦佩生命时报让我做这个发布,是因为这里面讲说传统媒体已经示威了。头条上面如果你是传统的新闻媒体,你开了一个头条号你发文非常积极,从发文总量上占到33%,更多人选择不看你,而是选择去看自媒体,带有鲜明个人品牌烙印的。大家看到我苏婧觉得苏老师和大学老师不一样,你喜欢我这种人格更容易关注我在新媒体帐号上的发言,就比枯燥、单调的没有围度、性格的机构的公众号更吸引大家关心。数据量显示尽管传统媒体发布了更多的文章,结果他们的阅读量是很明显的缩小,这是下一个数据。

    我们再来看分辨是传播效益和传播效果,效益主要是指的是传播能力,效果是指事务者这一端所产生的结果。

    首先新媒体的传播效率是要远远高于传统媒体,比如说头条号的日均阅读量一日阅读量约等于参考消息两年的发行量,健康类的头条阅读量约等于报社半年的阅读量。

    我们可以看到从日均发的量来看,自媒体的学度量远小于新闻媒体头条号。

    我们看医疗健康领域,高血压、癌症、口腔等等专科的相关内容分期分领域相关资媒体受到关注,公众对专业医疗资讯需求高。我们会看到在医疗这个细分的领域当中,权威专业的自媒体人比较多的涌现,比如说排序比较高的医知袋鼠,最后一支多巴胺、抗癌卫士等等,某种意义上是比较专业的,从医生自己角度出发的一些人占居医疗自媒体主要阵地。这里面在养生和营养领域有很多非专业人士,在这里面扮演着积极的自媒体角色,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点。

    健身领域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也就是针对女性男性和老年人等群体进行分众传播,分众传播或者精准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概念。也就是说由于移动互联网跟每个人赋权,每个人在信息上都会有选择,所以我们今天不能是一厢情愿说我要告诉你什么你就得听什么,实际上要基于我们要影响的受众是老人还是孩子,还是办公一族要基于它的特点进行分众传播。

    刚才提到早餐我就在脑洞打开,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早餐习惯的人,我有一点贫血,有一点低血糖,像我这样的白领人士经济不是主要的原因,为什么不吃早餐,是因为工作节奏紧张,可以怎么样在工作紧张的情况下使得他有一个早餐的方案,也许我就更快捷,随便讲某一个包我打开来冲一碗水补充营养比较适合我。

    我们要根据不同受众进行适用性的推介,健身领域已经呈现这个趋势,这也是适合移动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在心理领域就出现了两者方面,一种是很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平台,这些公众号已经开始在线上利用头条号跟公众进行在线问诊平台,与此同时也有另外一个方面也很受到欢迎,实际上是泛心灵哲学的一种科普平台,也就是两端都存在。而更让我们感到担忧的,或者更让我们感到这个领域恰恰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规范的领域,就是涉及到中医,涉及到营养的领域,或者我们把它叫做养生领域,这个领域自媒体的门槛过低,这是他本身媒体跟普通人赋权,任何人不需要有任何的审核,只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都可以开一个头条号,接下来就有很多粉丝关注你。

    在养生领域或者涉及到中医领域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良莠不齐,于似乎由于太多良莠不齐涌了这个领域,于是出现了首先内容同质化,当然同质化的前提之下有很多冲突,比如说到底鸡蛋怎么吃,由于有太多人涌进去之后,而眼球就这么点,我们就得标题档,僵尸肉,避孕黄瓜等等,我们这里面有各种不吃就致癌了,不得不看的,利用标题档使得他能脱颖而出。养生领域相较于自媒体是亟待关注和科学性值得加强的部分。

    再看传播效果,公众这一端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互联网某种意义上带有双向交流的特质,也就是说自媒体人或者新媒体公众号也会根据受众的喜好某种意义上会迎合,于是会改造它的内容,所以可以看到他是多种力量。公众给到传着的作用力是什么呢,就是能够让我长生不老,长寿,活到99,一百这是基本上从秦始皇就已经养成的中国文化。在这些良莠不齐的资讯当中,很多时候会给公众传递一种非常简单的逻辑,比如说张悟本为什么能火,给你一种简单的方式就能长生不老。

    这个领域我们要增强通俗性、贴近性的同时,仍然要把持我们科学性的本质,而不能一味的迎合公众需求,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关于营养领域冲刺着大量的三段论。

    第一句话西红柿含有番茄红素,第二部说美国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以防治前列腺癌,所以多吃西红柿可以防治前列腺癌。大家发现它有错吗?关联不等于因果,有基本的量性,可能得吃5吨西红柿,因为食品当中含有的营养素是有限的。如果大量给公众传递类似于这样的信息,公众最后的结果就是它更不科学了。所以我在理解我们给公众所谓的健康传播,是既要让它明白动起来,同时还要提升它的科学素养,也就是健康素养跟科学素养应该是同步提升的,而不是我们只是让它掌握一些所谓的健康知识,而忽略了它科学理性能力的提升,忽略了这些基本逻辑的思考,忽略了因果关联。所以这个地方在我看来,我们是给公众不能一味的迎合。

    如果大健康类的自媒体,从3月份到8月份所有文章当中阅读最高的前十,我们可以看到它简直用一些两性的这些暗示让你点击它,我觉得不能称之为科普,这样的文章确实点击量上高居不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谣言,一个问题就是过分的迎合公众的要求导致了信息丢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谣言泛滥。但是基本上朋友圈或者大妈都会给你发一些东西,这种信息的泛滥从某种意义上的角度而言,他会增加大量社会的垃圾信息,会长久而言不仅损害我们的中枢神经,还会导致一种社会冷漠,社会信任流失。所以健康谣言怎么治理,我想这也是大家需要思考。

    最后给大家一些我们的展望,当前自媒体的传播效益不仅仅高于传统媒体,也高于所谓传统媒体已经到了新媒体平台上实践了,但是还是不如自媒体传播效益高,健康自媒体不可避免成为最主要的健康工具的传播,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就不能忽视对它的监管。到了新媒体时代还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上面所谓的机构的这些号,而忽略了更广泛需要管理的自媒体,我们呼吁是真正的掌握权威专业知识的医生、专家成为自媒体的运营主题,希望用良弊驱逐劣弊,我们也希望传统意义上的精兵当在拍摄自媒体的时候,要想到新媒体的属性是一种多向道的平等交流,可能需要改变的是俯视的视角,能够更好的站在平视的视角,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多层次的需求来费心的剪辑、删改调整所谓的健康信息,满足大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同时我们希望从政府部门打击所谓伪科学,能够使得真正专家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受到关注,如果是真正的专家开一个专家也不能去抱怨为什么大家不看我,你也许提高自身能力,为什么你的公众号没有那么受到别人的欢迎,也许可以多增加一些新媒体传播的技能贴近公众和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目前的报告。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感谢大家时间听我演讲,谢谢!

     
  • 李建伟

    主持人:谢谢您,再次感谢五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再次感谢。接下来进行活动的最后一各环节,现在有请两位实战专家分享实战运营经验,有请第一位,新榜联合创始人、COO李建伟:健康自媒体传播趋势。

    李建伟:非常高兴这个场合和大家分享一下新媒体,新媒体其实跟纸媒广电相比,除了媒介介质变化之外还有几个特点,一个就是产品形态,新媒体产品形态为了符合平台的变化,比如说微信、微博等等,它的内容时效性更加强,因为现在新闻媒体编辑没有严格的限制,而且更加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

    第二个就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因为原来的内容是由传统的专业媒体生产到业余化的专业主导,比如说以前的我们健康相关的内容都是有健康类的报纸、杂志、电视来制作的,但是现在反过来内容可能会有专业的健康机构,比如说医院,比如说一些健康类的企业,比如说医生等等。

    再有一个就是传播的角度,由原来单向传播变成了用户跟新媒体的内容创作人之间的一个交互。

    最后一个就是盈利模式,由原来的注意力经济变成了通过社群、电商、众筹、服务等等更多的盈利模式,因为我们说新媒体是把传统的一些业务搬到线上,不管从服务、支付等等环节,可以通过线上来打通,所以说盈利模式更加多样化。

    这是来自于第三方的数据机构的一张图,我们发现整个数字媒体每天我们花在数字媒体上的阅读时长已经超过了传统电视,而且超过了广播、报纸、杂志等等组合,而且这种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

    现在我们说新媒体,其实总共来说有四类玩家:一个是政务媒体,第二个就是企业新媒体,第三个就是媒体机构,第四个就是自媒体。头条号上自媒体占到77%,其实微信公众号反过来说自媒体占到70%到80%比例,但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做的比较优质的自媒体,其实现在也不能把它称做一个自媒体,很多都是团队在运营,包括类似于凯叔讲故事,还有科技类个人自媒体都是团队在运营。

    现在新闻网数据库里面有30万个,现在发现健康类的公众帐号有9009个,大概占到公众号总数的3.1%,其中有一些发布频率或者阅读量不是特别高,所以说很多自媒体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停止运营了,上周发文的是5156个帐号。

    我们发现其实发布公众帐号的时间和用户的阅读习惯不是完全匹配的,蓝色曲线是大家发布公众帐号的时间分布,我们发现早晨的九点钟到11点是发布高峰,再一个高峰就是下午五点多,因为大家发完就可以下班了。但是这个绿色的曲线代表大家阅读习惯,我们发现其实早晨六七点钟是一个阅读的高峰,因为大家可能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最后拿的东西就是手机,早晨起来第一时间也会看手机,这个时间段也是一个阅读高峰。很多有经验的人会把发布时间改到早晨六点钟左右。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刚才何川也提到,现在其实已经有一个变化,就是从微信到多平台运营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而且由单纯的图文形式变成了音频视频等等多样性。

    2012年8月份微信公众平台上线,2013年入住微信的是两类帐号,一类就是专业媒体,还有一类就是草根号或者媒体号,他们粉丝基本上到百万甚至千万。2014年对于自媒体和微信都是在耕耘的一年。

    所以说2014年是实现商业化的一年,同时很多传统媒体人开始出来创业做自媒体。2015年很多自媒体获得了融资,2015年我们叫自媒体实现资本化的一年,2016年有一个趋势一个是视频化,一个是电商化,按照这个趋势从2014到2016年自媒体实现了从商业化到资本化,到产业化的转变。现在很多自媒体开始与产业打通,比如说美食类的帐号和企业打通。

    我们也看到,其实从去年开始微信公众帐号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整个微信公众帐号的增长率达到了57%,而用户的增长率只有39%,也就是说用户的增长率还不如公众帐号的增长率高,所以现在整个微信公众号获取粉丝的难度越来越高。不同的行业可能有不同的区别,其实我们现在整个比例来说,一个公号获取一个粉丝的成本少则三四块,多则十几块。

    所以说除了运营微信之后,现在基本上大部分很多自媒体他们其实不是一个公号的运营出现,而是一个独立的CP或者一个品牌,我们发现其实将近10%的内容创作者其实他们也在尝试图文音频和视频三种介质的传播。

    其实微信、微博和头条这几个平台目前来说在移动互联网上流量最大的三个平台,微信已经将近8亿,微博将近3亿,头条突破了1.3亿,微信是唯一不做流量分配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做一个微信公众号相当于大平台上建立一个小平台,聚集一定粉丝之后每天阅读量可以估算出来。但是在其他平台上来说整个流量还是跟平台的政策和算法关系比较大的。

    现在整个的自媒体来说它的盈利模式最主要还是广告,但是现在也在探索其他的一些形式,比如说通过电商变现,通过现往的总结现在已经有20%的公众帐号开始去做自营电商,团队也开始开展包括会务、培训、社群,包括一些服务再线医疗等等方面的一些探索。

    当然这个市场领域会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个不光是健康领域,包括其他的领域也有这种情况,一个是内容的持续产出,第二个就是团队的稳定性,还有版权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内容的同质化,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摆在内容创业者的风险。健康类公众帐号我们发现跟其他行业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也是因为健康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发现健康类很多帐号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

    我们跟生命时报联合发布的每周的周报里面,除了考察它的整个传播量之外,我们考察它的内容,我们发现在我们排行榜里面Top100里面33%来自于网络媒体或者其他媒体,而纸媒是15个,来自于药店和药企是6个,其他企业的是11个,医院达到了16个,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其他医院只有19个。

    整个健康类公众帐号一周的传播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就我们9000多的公众帐号上周总共发完将近8万篇,10万+的文章只有163篇,总阅读数有2亿多,平均阅读数是3000多。这个跟整个微信公众号的平均阅读数基本上是持平的。

    这个是创造10W+文章最多的,有很多来自于一些比较优质的帐号,比如说丁香医生这种。

    健康类的公众帐号是滋生谣言的重灾区,也是科普的集中地。第二个就是这类文章里面养生类的文章特别多,内容同质化特别多,某个月里面有一篇文章就关于补肾的一篇文章,我们发现流量最大的500个帐号,有将近300个人转那篇文章,营销或者内容同质化的严重程度。再一个就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说这就要求我们专业媒体和专业机构能够在新媒体生态里面更好的发力。

    最后我们说优质的健康类公众帐号怎么去做呢,其实应该掌握三个方面的平衡。

    第一个是可读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这样一个平衡。因为大家去看微信,其实我们说微信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交平台,我们媒体人说我们要去微信上学习一下,不能把微信公众号做的跟论文一样,这种情况下大家是不会看的,同时要保持专业性,这个也是保证公众帐号长久生命力,只有做到可读性和专业性才能打造一个公众帐号的品牌,建立自己的权威性。具体的做法包括内容的架构性,包括有用有趣等等,所以说只有一个公众帐号做到这几个层面很多程度在几千万的公众帐号里面能够实现脱颖而出,谢谢大家!

     
  • 何川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插座学院创始人何川:健康类公号如何玩转新媒体。

    何川: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活动,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人民日报是新媒体的标杆,所有传统里面人民日报的新媒体做的最好的,我腾空有几次跟人民日报的新媒体编辑们有过沟通,人民日报新媒体的浏览量基本上是全网前三的,就是这样一个充分市场化的年代,一个官方媒体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原来人民日报的报纸是很难做到全国的阅读量顶尖这是非常难的,反而新媒体上充分证明了自己,所以我觉得我们如果想学一学新媒体运营,人民日报是可以学习的。

    我们是2014年10月份创业的,只是一个两年的小公司,我们一创业开始就专门去讲企业新媒体如何运营。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有来自与企业的多少?企业运营微信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对外的传播沟通都有很重要的渠道,原来是掌握在第三方的,企业自己不具备,而新媒体时代其实企业具备了自己对外的沟通平台。

    我们昨天在松下中国在做内部的课程时候,就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日企一个全球五百强的日企,它的新媒体做的非常初级。他每年可能大概有几亿的市场广告,在新媒体上的投入可能500万都不到,其实是非常失衡的,企业可以把这一块重视起来。

    我们今天重点来讲四个现在的所谓的红利和我给出来的五个建议关于企业新媒体怎么运营。这是我们的一个介绍,其实新榜刚刚讲的建委他是我们的股东,我们跟人民日报有很好的关系。

    正在发生的四种企业新媒体的红利:

    第一个从流量红利到价值红利。其实企业做新媒体没有必要向所谓的一些一些大V,一些名人一样追求流量,没有必要那样去追求流量,我们觉得企业做新媒体很多时候要解决阅读至上的消费诉求,因为用户看企业的微信公众号不是看阅读,就像安利一样广告做的最好,最重要吃保健品的,所以阅读不是需求,购买才是真正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做企业帐号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阅读之上的诉求是什么。

    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个是生命时报的,我们也看到了生命时报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些都是文章之上的诉求,我不光是找医生找药店,还有包括我们自己推荐的比较优质的保健品,养生药品等等这些才真正诉求。用户订阅公众号不全是为了看文章,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第二个要讲的是现在做微信公众号纯粹做免费内容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免费内容早期的一些大V已经过去了,假设安利中国如果做一个大号的话,因为早期用户的习惯是非常广泛的面向大量用户,所以我们觉得新媒体其实更多的应该在单位时间内提高信息量的浓度,然后解决用户更关键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截图,用户在平台上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它把哪一些资源整合起来了,有一些医生已经回答了几百次的问诊,这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第三个变化就是从微信公众号,从单一的媒介到全媒体去投放,其实企业这个时候更多的应该做好内容,把好内容利用已有的渠道去投放出去,比如说安利我们可能有自己非常棒的养生类的专家,我们不一定要自己运营一个公众号,我们可以和生命时报合作,生命时报可以开某一个方面的专栏,我们成为他们的专栏作家,这个时候是双方互利的结果。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媒体渠道,把你好的内容、好的观点和见解更好的传播出去。

    这是一个中医的,今天我要声明一下,所有讲的这些安利都不代表他是好的,企业的专业性、健康性无从判断的,只是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的帐号内容都可以通过非常丰富的形式传播出去,比如说所谓的罗博士他可以有直播,也可以有文字版。

    第四点变化就是从大众阅读到小众服务,我经常讲一个观点,就是所谓的健康不是真需求,什么是真需求呢,感冒了退烧是真需求,吃饭减脂是真需求。所以健康本身不是真需求,我们千万不要做大而全的东西,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抓住一个点开始做。我们这一次大会主题从早开始非常哈。

    这个是年糕妈妈,除了内容之外她做了幼儿园,加盟教育还做了性格要样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垂直的小众的内容。从这几个红利来说,我们给大家提供几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就是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去设定你这个公众号的内容选题,一个特别直接的选题,家庭天气一些处方的处理,早晚餐的处理等等,这里面有三点实际的工作场景,解决方案。

    第二点慎用小编转告,死磕专家分享。小编更多的具备编辑能力,复制粘贴的能力,因为企业有KPI的要求,慢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小编可以约稿、做访谈、排版,但是小编少发表观点。其实有很多专家脏在机构里面,把他挖出来,他有很多东西,我们用新媒体语言把它变现传播给更多人。

    第三个是人格化+频道化,所以大家看我们平时看电视有很多的选择,但是每一个频道都会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标签,比如说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可能不喜欢看湖南卫视,但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看湖南卫视,可能还有一档节目叫奇葩说,奇葩说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新媒体,他就具备典型的人格化的标签。

    为什么要人格化呢,这里面有一个观点,就是互联网时代真正交易的决策入口是人,是你值得信任的人,这就为什么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跟好朋友安利一下,或者我被好朋友安利了,一定是被好朋友安利了,或者被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安利了,这个就是人格化。

    GE是跨国企业是我们的学员,他的介绍LOGO像龙,拼音像哥,右下角有一个哥的业务,一个大的跨国企业可以这样表达非常有亲和力。

    这是另外一家公司是支付宝,马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东西呢,我们觉得新媒体是用户真正喜欢,坚守底限又是好内容,所以马云才一种更开放的心态,让官方微信新媒体编辑可以这样说话,因为支付宝是C端的产品,面向普通消费者就不停的让用户联想,原来支付宝这么可爱,这么好玩。所以这也是一个运营手段。

    我们做了一个企业新媒体人格化的模型,这个新媒体的模型就是任何一家公司新媒体都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叫角色,就是这家新媒体在用户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如说可以用子女的口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建议,第二个是性格,可能是严谨的性格,也可能是幽默性格,第三个是场景。解决用户工作中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做饭时候的问题还是睡觉前的问题,我们现在都有一个强烈的场景,睡觉之前舍不得扔手机。第四个叫内容,基于场景想传递什么内容,这是企业新媒体人格化。基于这样内容的套路,其实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新媒体完全有套路可循的。如果你关注的公众号多了,你可以看一下,他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内容的延续性等等。他所解决的某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昨天又根据这个衍生出了一版供大家参考医疗健康行业新媒体人格化的模型,可以看一下角色,他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护士,他可以是一个养生的达人或者说是自己特别会吃,特别会穿的一个达人,或者是药店的店员或者是患者,病友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性格场景,比如说重症场景,购药的场景等等。还有一个内容,药品解读等等,这些都是做帐号时候可以严格分析一下。

    第四个建议是商业化+团队化。使做公众号纯粹靠爱好很难支撑长久的,一定要有商业变现空间的,所以建议最好引用外部的投资,因为医疗健康这个行业的水非常深,简简单单的做是不可能做好的。

    第五个建议慎做平台,深耕品牌。现在平台足够多,反而真正值得信任的品牌少,就是刚刚我们讲的那么多的公众号,真到有年头疼脑热的时候可能又要找三甲医院了,这个就是我们说的要慎做平台,深耕品牌。自己的公众号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都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表现。

    这就是我说的四点红利和五点建议,最后是我们的简单的介绍和联系方式。我们希望能跟像安利中国这样的企业,包括生命时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多合作,因为插座学院一直专注于企业新媒体运营和培训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何川,大家掌声足以领略到你发言的含金量,至此第四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到此结束。

     
  • 互动环节

    下面即将进入我们活动的讨论环节,今天不但是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的启动,也是第四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我们现场还请来了几位营养传播界赫赫有名的大咖。下面有请讨论环节大咖上场,相信他们会碰撞出非常棒的火花。健康自媒体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会给健康自媒体带来什么样的明天?健康公号社群有什么运作秘诀?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市场打出一片天地?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健康传播部副主任肖  瓅

    插座学院创始人何  川

    新榜联合创始人、COO 李建伟

    生命时报新媒体中心主任田  野

    安利(中国)媒体事务总监王汝华

    一人只有一个问题的回答时间,请大家控制一下话题时间,肖主任健康传播是提高全民素养的重要路径,请肖主任介绍一下健康传播面临的难点和困惑,哪一些可以通过媒体自媒体改善,哪一些需要传统媒体加以引导?

    肖瓅:我一直在健康传播领域做实际工作,也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做的一些工作,我们中心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机构。

    首先就是制订相关的规范,领导我们的媒体开展这种健康传播,比如说我们制订了针对健康科普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指南,这个也是对整个传播信息有一个标准,但是这个是针对专业机构办的。

    下一步我们要开发针对媒体的技术指南。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不规范性,我们有自己的计划,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也是生产权威的健康信息从源头上保证健康传播的知识权威性,在这里跟大家推荐,就是我们的健康素养大家都在提,到底什么是健康素养,实际上健康素养是有它的定义的。健康素养就是我们工作理解过去合理用健康的信息和服务来维护自己的健康的一种能力,从2008年我们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委托并制订了健康素养66条,健康素养66可以说是它的小名,正式的名称叫做《中国居民应具备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实际上健康素养里面的框架有知识、有信念、有能力也有技能,我们也是从源头上开始把控传播的权威性,健康素养66从2008年开始发布,2015年又有新的环境进行了新并,也通过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进行一个正式的发布,这是我们今年国家层面上最权威的一个健康的信息,这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实际上是我们一个有利的抓手,这是一块。

    第三块工作我们主要做的是大型传播活动,比如说健康中国行这是我们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选择司的委托,我们这个活动每年涉及一个主题,通过这个主题,通过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宣教活动来说深说透,比如说2013年合理用药,2014年就医,2015年是生活,2016年即将在上海召开的健康促进大会,2016年开展了宣传周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很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让大家了解到更权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话,把我们权威的专家推到一线,在活动开始我们也会产生一些权威的核心信息,同时邀请权威专家走到一线做宣讲活动,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说针对控烟进行直播活动,跟媒体进行一个健康知识激励计划等等,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种开展大型示范意义的健康传播活动,实际上也为我们全国做健康传播工作有一个示范。

    第四点,我想说的是做健康传播工作很重要的一点,不是一家的力量来做,实际上是一个合力,包括有责任心的媒体和企业大家一块做。这样的话,实际上是形成合力,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理念的提升,这是我们健康促进的提升。单纯靠一家力量很下,只有大家形成合力才能做好。

    为什么介绍这些呢,和主持人的问题有关,做这么多年健康传播活动有一些成绩,但是真的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个刚才各位专家也提了,新媒体环境下,其实传统媒体在的时候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规范性,新媒体环境下这种问题更突出了,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很多年,因为一个健康谣言一夜回大解放前。主持人开始说胡萝卜不知道怎么吃了,我们做这么多年的选择和健康教育很难改变这个企业,这是一块就是健康不规范性。

    另外一个就是说是我自身能力的欠缺,就是我们专家健康传播的能力有待提高。搞活动的时候也会请到一些专家,专家进行健康教育或者健康传播的表达和能力和老百姓的需求有脱节,做科研做的可能比较多,但是怎么样让老百姓听进去是有难度的。

    第三点,大家都关注的是媒体,实际上作为我们健康教育或者健康促进,我想说的是还有一部分信息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关注的,实际上我也呼吁我们在座的企业、专家、媒体朋友们不仅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实际上也要关注弱视群体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或者是他们的需求。

    因为我们作为国家级的专业机构这是我们的责任,责无旁贷,但是我们在此呼吁大家也关注这一点。我想说的基本上就这么多,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肯定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希望呼吁我们媒体来做哪一些工作,我想说的是加强沟通互通有无。

    最后,还是刚才说的呼吁关注弱势群体,最后想说的是最后一点就是提升理念,单纯从健康教育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很难,从健康教育往健康促进发展是我们的一个方向,最典型的就是要把健康融入到所有政策,无论我们做实际工作还是在座的各位媒体不仅仅宣传的是知识,还是宣传人的理念,包括健康促进的理念、政策倡导,支持性环境的创造等等,包括个人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是在做健康传播的时候,把健康促进理念融入到血液里面,我觉得健康传播就成了。谢谢!

    主持人:相信很多朋友能够感受到肖主任做了这么多年营养健康传播,又有地位又有身份的工作者,还也很多的困惑,最后点题就是希望很多营养健康传播相关的条款上升到政策,这可能也是不仅上升到血液,上升到我们的一个生活习惯和上升到课本,上升到方方面面,这可能也是在座所有人呼吁。

    接下来想问何川先生,目前媒体生态格局也在剧变,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三分天下,健康类自媒体扮演很多的角色,健康媒体应该怎么玩?我们正能量多了,一些负能量或者谣言怎么吃胡萝卜的会更更少,我们应该怎么做?

    何川:这个话题很大,我一会儿会重点讲。我先讲一点,其实现在从公众号已经过渡到全媒体的阶段,就相当于每个展示均,我们在做的嘉宾邀请函大家收到活动短信都可以用新媒体的思路,新媒体不但代表一种媒体形态,更多的是媒体思维,一种表达方式。

    除了这个之外,我觉得更应该关注的像肖主任说的就是所谓信息弱势群体,我们在座的可能是信息爆炸。我们的信息太多了,谣言也太多了,有一些弱势群体是因为他朋友圈只有一条谣言,他就没有办法分辨。所以我觉得这是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我们改变对单一媒体形态的依赖。

    第二个我们确实要关注所谓弱势群体,这个是有一种社会责任在里面,这需要很长时间过程。

    主持人:你刚才说到的信息垄断,我想问田野主任,我们人民日报都是定海深针,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是不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声音?

    田野:不管是健康类的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更应该坚守的一点就是应该是科学和权威性,在现在可以说鱼龙混杂的一个商业化信息的时代,很多内容生产者往往迷失也是一点,怎么做到科学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怎么做到市场属性和责任的统一,也是我们一直探索的。

    首先说到科学性,现在健康传播的网罗大环境下,可能大众并不缺少信息,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接触的信息非常鱼龙混杂怎么鉴别这些信息的真假是最重要的。所以,从生命时报来说如何教会大家去鉴别哪一些真,哪一些假。

    现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最多的像六种菜农艺致癌,不种食物相克,这些非常影响大众对于这个信息的接受。如果从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来说,我想怎么能在严酷竞争中突出重围,最重要的一点是抛弃简单的流量心态,去优化我们传播心态,可能是最重要的。

    说到可读性,生命时报最开始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传播的衍生中其实也发现以往可能更多做的是该项的传播去培养读者,现在也发现读者慢慢在改变我们,他们的信息诉求包括阅读习惯和方式,其实也在重塑着传播者和传播手段,我想把我们以往的大段大段的健康教育的文章包装成短平快的传播形式,怎么让这些专业知识变成非常接地气又非常可读的内容,可能是需要优质自媒体来学习的。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数字化媒体还是海量的自媒体平台,最重要的都是只有一点,就是坚持不断的输出高水准的原创内容,我想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专业化的,只有用优质的能够黏住最优质的用户,才能找到跟我们调性一致的那群人。

    主持人:刚才田主任和何川说到的我特别形象结合到我自己,我的岳父岳母也是教他们怎么读公众号、看公众号,可能退休之后在家赋闲,能不能推荐几个你关注的健康公众号?

    田野:我觉得用生命时报就够了。

    主持人:其实我今天用茶叶包搓变蛋,这两天我目前给我发土豆,我说你不用看你朋友圈发的,你只要看人民日报和生命时报发的文章就够了。因为你没有能力分辨。

    下一个问题想问李建伟,我们能看出健康自媒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李建伟:新媒体的本质还是媒体,媒体核心内容,所以说现在在对于大多数的新媒体或者自媒体来说,考验他们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怎么能够持续的产生优质内容。我们今天在说自媒体,其实大部分做的比较好的自媒体就是一个团队,很少有人单打独斗。

    第二个方面发现原创性内容比较高的,它的整个未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是比较好。在一个就是视频化,我们发现健康营养中国行这个活动,其实它特别适合通过视频方式来做传播。还有一个就是垂直,能够覆盖到一些精准人群,比如说何川提到的一些我们信息上比较弱势的群体,或者是我们关注到健康某一个领域,比如说营养、养生、高血压能够覆盖到特定人群的自媒体比较有潜力。这样的话,如果能够触达到更精准的一些人。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做健康自媒体分为两个维度来讲,第一个维度就是这个自媒体要做什么,有一部分做健康传播,健康知识普及,还有一部分做健康自媒体需要跟产业相结合,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服务的形式,我们其实就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单纯的新媒体来看待。

    主持人:你有没有关注生命时报公众号?

    李建伟:我们是合作伙伴,我早就关注了。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问安利的王总,刚才肖主任提到了健康促进非常重要,你怎么样给大家一些有品质、有益处的产品或者一些信息?

    王汝华:首先还是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和媒体朋友一起共享盛举,健康是一个大时代,其实也是营养健康传播的大时代,所以大家共享盛举特别重要的事。

    我想作为健康中国其实大健康产业健康中国的经济基础,所以健康产业在整个的大健康促进宏伟事业中是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

    当然,在营养健康传播领域,健康产业同样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因为健康产业有能力,有意愿也有资源去做营养健康传播,当然,健康产业的营养健康传播其实也是一个双刃剑,有一些跟有责任感的企业在传播健康的、科学的那种营养知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背后是有经济诉求的。所以我想我们营养中国行这个大平台就是把中国最权威的政府机构、专家、媒体还有一些有责任感的健康产业大家组成一个联盟一起去占领这个阵地,去起到渠道作用。

    当然,对于安利纽崔莱来讲,我们是一个有8多年历史的一个全球领导品牌,这方面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随着我们整个中国消费者升级,随着安利的发展,我们在健康传播领域的模式也在不断的演进,今年营养中国行我们明确提出来去宣传、引导甚至是促进大家去吃好早餐,我想这个就落实到行动中,就刚才肖主任讲的,其实就是一种健康促进的项目。他就是把一个营养健康传播从提升营养健康意识到培养它的营养健康素养,到养成生活方式,这个我想它的价值是巨大的。刚才苏婧老师讲她什么都懂,就是做不到。

    所以其实我们的营养中国行也是跟公司内部做的公众营养健康教育项目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会动员我们的营销人员,让他们去学会刚才专家们讲的这些早餐营养的这些知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诉求,他该怎样去吃好早餐。因为销售人员跟客户非常熟悉都是生活中的朋友,他了解他朋友的生活状况,他的生活习惯,他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做管理的还是有慢性病还是要做白领早餐时间等等,我们会给他提供一个个性化的早餐的解决方案。这样真正的伴随它去改变它的早餐习惯,去真正的起到健康促进的意义,这个是大家今年在营养中国行这方面的一个新突破。

     
关闭